簡介
南浦,古代行政區劃,先後設有南浦縣、南浦州、南浦郡,治所均在今重慶萬州區,三國蜀漢建興八年(230)始置,歷經晉、北朝、隋、唐、兩宋;元代至元二十年(1283),南浦縣併入萬州。唐宋時亦有同名詞牌曰“南浦”。遺址在今天的湖北省利川市謀道鎮,以前南浦縣遺址。
古代地名
南浦,古代行政區劃,先後設有南浦縣、南浦州、南浦郡,治所均在今重慶市萬州區 ,三國蜀漢建興八年(230)始置,歷經晉、北朝、隋、唐、兩宋;元朝至元二十年(1283),南浦縣併入萬州。
沿革
夏商屬梁州地,周屬巴子國,秦屬巴郡 朐忍縣。
東漢建安二十一年(216年),劉備分朐忍地置羊渠縣,治城今長灘,為萬州建縣之始。
蜀漢建興八年(230),撤銷羊渠縣,改置南浦縣,治城遷至今萬州區南岸。
西魏元欽二年(553),改南浦縣為魚泉縣,徙治江北(今萬州區環城路)。
北周時期(557-584),先改魚泉縣為安鄉縣,後又改萬川縣,與南州、萬川郡同治。
隋開皇十年(590),廢萬川郡,改萬川縣為南浦縣,與南州同治,仍隸南州。
煬帝大業三年(607),廢南州入巴東郡,南浦縣屬巴東郡。
唐武德二年(619)置南浦州,領梁山、南浦、武寧三縣;武德八年改南浦州為浦州。
貞觀八年(634)改浦州為萬州,天寶元年(742)改萬州為南浦郡,乾元元年(758)恢復萬州,仍與南浦縣同治。
北宋初期,南浦縣仍歸屬萬州,萬州先隸川峽路,後屬峽西路;
鹹平四年(1001年),峽西路劃分為利州路、夔州路兩路,萬州改隸夔州路;
元世祖至元二十年(1283),省南浦縣入萬州,領武寧一縣。
明洪武四年(1317),並武寧縣入萬州,六年(1373)降萬州為萬縣。
民國二十四年(1935)設萬縣專區。
萬州概況
萬州歷史悠久,名人薈萃。 早在東周,其地屬秦,置巴郡。秦一統天下後,分置三十六郡,川東始置縣,以“萬川畢匯”、“萬商畢集”而得名,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。長江三峽西段,跨大巴山、巫山、七曜山和盆東平行嶺谷區,地處三峽工程庫區腹地,舉世聞名的大、小三峽均在其中。它位於長江上游、四川盆地東隅,扼川江咽喉,東臨三峽,水路上距重慶327公里,下距宜昌321公里,為川東水陸要衝,素有“川東門戶”之稱。遠古時代,我們的先民們,創造了燦爛輝煌的“大溪文化”。這裡的陽光雨露,造就了巴蔓子、嚴顏、甘寧、秦良玉等歷代忠烈戰將,哺育了劉伯承、林鐵、薛子正、彭詠梧等民族精英,養育了劉詩白、巴識途、何其芳、劉淑芳等天府學子;這裡的名山大川,吸引了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、蘇軾、黃庭堅、諸葛亮、張飛、李來享等曾在這裡演出一幕幕悲壯劇。
典故
在中國古代詩歌中,南浦是水邊的送別之所。 屈原《九歌·河伯》:“與子交手兮東行,送美人兮南浦。”江淹《別賦》:“春草碧色,春水淥波,送君南浦,傷如之何!”范成大《橫塘》:“南浦春來綠一川,石橋朱塔兩依然。”古人水邊送別並非只在南浦,但由於長期的民族文化浸染,南浦已成為水邊送別之地的一個專名了。 另有王勃的“畫棟朝飛南浦雲,珠簾暮卷西山雨。”